俄罗斯与伊朗两国总统通电话 讨论中东局势
他们寻找抗原,繁殖,攻击和杀死癌细胞,然后巩固周围以尽量减少复发的机会。
10月24日,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宣布,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(FDA)已经正式批准其主打产品YS-ON-001取得肝癌治疗的孤儿药资质。据了解,YS-ON-001与近年来FDA批准的单抗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,如PD-1、PD-L1单抗药物有所不同,它具有生物免疫调节功能的大分子药物,具有促进Th-1型免疫应答、诱导树突细胞(DC)、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(NK)的活化和增殖、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由M2型向M1型极化以及下调调节性T细胞等功能,实现在打破免疫抑制状态的同时,提升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。
该产品是由依生生物的科研人员自主开发,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分子生物制剂,能够在削弱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作用的同时,提升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,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在肿瘤免疫学方面的一大发现和突破。多个动物实验表明,该产品在抗实体瘤方面具有有效的广谱性,在乳腺癌、肺癌、肝癌和其他实体瘤治疗上均展现出优秀的疗效和安全性,其抑瘤效果不逊于甚至优于一线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。谈到临床开发的布局,张译说:未来,我们的这一抗癌药物拟在多个国家进行临床开发,包括肝癌、乳腺癌、肺癌等多种适应症。我们将积极与美国FDA、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密切合作,加速这一产品的开发进程,早日惠及癌症患者。因此,利用孤儿药定义的地域差异,是进行全球化同步开发的策略之一。
美国对罕见病的定义是在美国境内病人少于20万人以下的疾病。知识链接:孤儿药是指由美国FDA批准的用于安全有效地治疗、诊断及预防罕见疾病/失调症的新型药物和生物制剂。这种情况就像我们到一个城市,城市道路很多车却没有一个红绿灯,其实就医也是一个道理。
要把病人送到基层去,不能用强制的办法,那就要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。慢性病患者管理可以做到大家经常去的一些社区,所有看病的都管,有问题随时上门。这个分级诊疗在当地之前不是想上门服务,因为敲不开门,老百姓不相信他,讽刺、挖苦,甚至骂他们,于是他们找街道、社区,想办法找熟人领进门来做工作,现在街道、社区有问题了,有上访解决不了的,请全科医生出马,因为全科医生把居民照顾好了,大家都信任。随之的组织管理、服务模式也会发生变化,所以对配送、服务还有信息化的支撑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举个例子,很多病人要找大专家来看病,专家开方抓药,几年后患者回来了,其糖尿病并发症很严重,专家经诊治,发现几年前的药方还在用。有个实例,在一个地方很多的护士都有签约家门服务对象的钥匙,很多老百姓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他,方便他经常到家里来上门服务。
一个社区主任表示,他们做分级诊疗连房地产公司都会去,因为他们关注未来的医养结合如何和房地产结合,实际上真正的分级诊就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布局的调整,整个患者流、资金流、政策流的重新集聚、重新洗牌,很多人已经看到这个苗头。第二,预约挂号,老百姓愿意先到基层,因为要想市场上最好的专家,如果到社区来,社区就能优先约到最好的专家,如果自己去挂,不管任何渠道,最多是提前7天,社区是提前10天,当然大家就愿意来了,这在十三五期间对整个病人的流向,包括医疗的使用都有很大的影响,在分级诊疗方面,小病在社区,大病进医院,康复回社区,健康进家庭。2014年分级诊疗被突然提速,因为2014年的统计年鉴上反映了2013年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平均病床使用率达到了103%,也就是说全国统计住院人数从使用率角度远远大于病床的床数,三级医院加床为常态,人满为患。结果就会是接近70%的人员是在基层看病,发达国家以英国为例,80%的医疗服务全部在基层解决。
分级诊疗与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应该从慢病开始,用激励的办法,而不是强制的办法推。不需要大医院治的,把专家派到基层来,这里病床很多是闲着的,专家和基层联合一起做,同时给全科医生人头费。另外,未来医保支付肯定是在社区这块加大家庭病床、加大年度签约服务、加大按人头付费,这是改革的方向。为了配合分级诊疗,支付标准要动态调整,最后是药品的供应保障能力,强化供应保障和配送,使药品配送率达到97%以上。
分级诊疗意味着很多病人在基层诊疗,药品是医生的工具,如果药配不到位,就会有更多的问题。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行,十三五规划出来以后要100%全部推行,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说未来的常见病,特别是慢性病,基本都要在基层解决。
这是非常不正常的,我们基层的患者宣布涌向了大医院,背后是大医院的人才、资金、技术全部挤向三甲医院,但这是不可持续的。再加上医保支付,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放在这个地方,未来这又是一个新的增长点,资金要往这个地方聚集的。
在国外,学术上常讲连续性医疗和整合式医疗,但由于中国的影响力,在中国提出分级诊疗之后,世界医生组织才开始使用分级诊疗这个概念。中国式分级诊疗发达国家都对我们的医疗领域进行过质疑,就医过程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管理,患者去哪里看病要有规律的,不能病急乱投医,可是中国看病的路上没有红绿灯,如果有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,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。世界卫生组织也向国家卫计委肯定过中国分级诊疗的影响力,但从国际角度来看,全世界没有中国的这种国情,像中国这样上下联动的分级治疗确实没有先例。由于该地域差距比较大,中心城市和牧区医疗差异水平比较大,利用一刀切的办法很难全部适应,经过改革就有了很强的适应性,这是宝贵的经验。所以从2014年、2015年加大了分级诊疗力度。还有一个总监负责疾控中心,以前疾控中心主要做预防宣传,现在直接派一个总监到社区来指导他们开展预防工作,所以这个事情做的非常实,还有最重要的用药的问题,某市没有用任何强制措施,到今天为止老百姓很多人都跑到基层去了,特别是他们做的高血压和糖尿病,很多大医院的门诊越来越少,门诊有的关,有的调,不在需要了
罗氏最近12个月上市的新药凭借陆续推出的新产品和原本就很强势的肿瘤药、免疫治疗药物,罗氏2016Q3的销售收入达到124.8亿瑞士法郎(约126亿美元),增长4.5%。考虑到AbbVie/强生Imbruvica (ibrutinib)、吉利德Zydelig (idelalisib)的竞争以及在NHL适应症上临床研究失败,Gazyva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。
罗氏治疗HER2+乳腺癌的系列药物依然稳健。增长动力主要来自Perjeta(31%),因为研究数据提示Perjeta联合Herceptin可以延长生存期,Perjeta在市场上大受欢迎,销售额为13.79亿瑞士法郎。
对罗氏的一个好消息是,美罗华的升级版药物Gazyva/Gazyvaro (obinutuzumab)出现了放量的势头,前9个月销售额1.42亿瑞士法郎,增幅达到54%。罗氏厉害了,一年获批5个新药,Tecentriq上市4个月进账7700万美元 2016-10-27 06:00 · angus 在过去的12个月,罗氏先后获批上市了黑色素瘤药物Cotellic、肺癌药物Alecensa、白血病药物Venclexta、以及治疗膀胱癌和肺癌的PD-L1单抗Tecentriq ,另外,多发性硬化症新药Ocrevus (ocrelizumab) 也在等待监管机构的批准。
从2016年前9个月的销售额来看,PD-L1单抗Tecentriq表现强势,销售额为0.77亿瑞士法郎,Alecensa销售额为1.22亿瑞士法郎,Cotellic销售额为0.3亿瑞士法郎。本文转自医药魔方数据微信,发布已获医药魔方授权,如需转载,请与医药魔方联系。在过去的12个月,罗氏先后获批上市了黑色素瘤药物Cotellic (cobimetinib)、肺癌药物Alecensa (alectinib)、白血病药物Venclexta(venetoclax)、以及治疗膀胱癌和肺癌的PD-L1单抗Tecentriq (atezolizumab),另外,多发性硬化症新药Ocrevus (ocrelizumab) 也在等待监管机构的批准。今年前9个月,Herceptin (trastuzumab),Perjeta (pertuzumab) 和 Kadcyla(trastuzumab emtansine)合计贡献了71.2亿瑞士法郎,增长9%。
Avastin的生物类似药已经上市,MabThera的类似物可能在2017年底上市,因此罗氏迫切需要新产品来继续驱动增长。MabThera/Rituxan (rituximab)和Avastin (bevacizumab)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,实现了小幅增长,前9个月销售额分别为54.84和51.14亿瑞士法郎。
新上市产品的强力表现也让罗氏CEO Severin Schwan乐观地表态称:我们的制药业务和诊断业务在新产品驱动下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,我们的管线储备也非常扎实,我们有很大的信心实现2016年预定的目标。其中制药业务的销售收入为96.8亿瑞士法郎,增长4.5%
MabThera/Rituxan (rituximab)和Avastin (bevacizumab)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,实现了小幅增长,前9个月销售额分别为54.84和51.14亿瑞士法郎。罗氏厉害了,一年获批5个新药,Tecentriq上市4个月进账7700万美元 2016-10-27 06:00 · angus 在过去的12个月,罗氏先后获批上市了黑色素瘤药物Cotellic、肺癌药物Alecensa、白血病药物Venclexta、以及治疗膀胱癌和肺癌的PD-L1单抗Tecentriq ,另外,多发性硬化症新药Ocrevus (ocrelizumab) 也在等待监管机构的批准。
罗氏治疗HER2+乳腺癌的系列药物依然稳健。Avastin的生物类似药已经上市,MabThera的类似物可能在2017年底上市,因此罗氏迫切需要新产品来继续驱动增长。考虑到AbbVie/强生Imbruvica (ibrutinib)、吉利德Zydelig (idelalisib)的竞争以及在NHL适应症上临床研究失败,Gazyva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。在过去的12个月,罗氏先后获批上市了黑色素瘤药物Cotellic (cobimetinib)、肺癌药物Alecensa (alectinib)、白血病药物Venclexta(venetoclax)、以及治疗膀胱癌和肺癌的PD-L1单抗Tecentriq (atezolizumab),另外,多发性硬化症新药Ocrevus (ocrelizumab) 也在等待监管机构的批准。
从2016年前9个月的销售额来看,PD-L1单抗Tecentriq表现强势,销售额为0.77亿瑞士法郎,Alecensa销售额为1.22亿瑞士法郎,Cotellic销售额为0.3亿瑞士法郎。对罗氏的一个好消息是,美罗华的升级版药物Gazyva/Gazyvaro (obinutuzumab)出现了放量的势头,前9个月销售额1.42亿瑞士法郎,增幅达到54%。
增长动力主要来自Perjeta(31%),因为研究数据提示Perjeta联合Herceptin可以延长生存期,Perjeta在市场上大受欢迎,销售额为13.79亿瑞士法郎。其中制药业务的销售收入为96.8亿瑞士法郎,增长4.5%。
本文转自医药魔方数据微信,发布已获医药魔方授权,如需转载,请与医药魔方联系。罗氏最近12个月上市的新药凭借陆续推出的新产品和原本就很强势的肿瘤药、免疫治疗药物,罗氏2016Q3的销售收入达到124.8亿瑞士法郎(约126亿美元),增长4.5%。